Saturday 5 May 2012

为什么用比喻




This poster was printed by the Religious Tract Society, Hankow & Shanghai. 
From Collection 231, Oversize File. 
(This poster is currently hanging in the Manuscripts Reading Room 
of the Billy Graham Center.) Dimensions: 30" x 43".


为什么用比喻 
陈终道 (1942-2010)
1992.9第41期

经文:马太福音第十三章十至十七节(参可四:10-12;路八:9-10)

  不少解释圣经的人认为,主耶稣讲比喻之目的,为使听众更易明白祂所讲的道。若以为祂讲比喻之目的是使某些人更难明祂所讲的道,是不合主耶稣讲道之原则的。因主耶稣所用的比喻,都是取材当日农业社会非常现实的事物,例如撒种的比喻中的种子,土地,撒种的人,飞鸟,荊棘,日头…等,都是非常易明的事物。这种见解,虽然合理,卻非适用於所有比喻,更不可忽视本段经文若干重要的事实。即:

  1. 主耶稣讲比喻,所取材的事物虽然都是当日农业社会大家熟悉的,但比喻的內容和意义,卻不是人人都能明的。且因比喻的內涵十分丰富,有不同层次的意义,令人玩味无穷,不是粗心的人一下子就全都明白的。

  2. 若主耶稣所讲的比喻是当时人人都明的,为什么使徒们在主耶稣讲完撒种的比喻之后到祂跟前,请祂解明比喻的意义:“门徒问耶稣说,这比喻是什么意思﹖”(路八:9)

  3. 以现代工商业社会的人来看这撒种比喻中的种子,浅土石头,日头,荊棘,子粒…不也同样易明么﹖

  但是否果真人人都明白这比喻的意义﹖比喻取材通俗,不就是设喻之內涵肤浅平庸,那完全是两回事。

  4. 很显然,门徒前来问耶稣为什么用比喻,並请祂解明比喻的意思,正可表示在此之前主耶稣沒有那么多用比喻,且可能听众中也有人不明主所讲比喻的意思,所以才这样问。

  茲将主耶稣回答门徒对众人讲道为什么用比喻简释如下:



一.对众人讲道为什么用比喻﹖
  “因为天国的奧秘只叫你们知道,不叫他们知道。”(太一三:11)
  可见主用比喻的原故是因祂当时讲的是特別关系天国的奧秘,是天国的子民才易明,非天国的外人或未有神生命的人所难明的,所以只叫门徒知道,不叫众人知道。但並非说主所有的讲道都是故意把意思隐藏而不愿人知道。

  这里的记载,明显看出主对门徒讲道和对普通人讲道是有分別的(参可四:33-34),这不是因主对人有私心或偏袒,乃因事实上许多属灵的真理,对外人讲论是不适宜的,如马太福音第七章六节:“不要把圣物给狗,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丟在豬前,恐怕牠践踏了珍珠,转过来咬你们。”人对真理领悟的能力,既有差異,讲道的人当然可按领受者程度而传讲了。正如教中学生与教小学生所讲授的內容当然有分別,而非有偏袒或轻重。

二.天国奧秘为什么只叫门徒知道﹖
  “凡有的还要加给他,叫他有余;凡沒有的,连他所有的,也要夺去。”(太一三:12)
  这十二节是解释十一节的原因。注意十一节的“你们”指门徒,也代表一切有信心而接受主的话的人。“他们”指外人(可四:11),也代表一切听而不信主的人。这样,这十二节的意思就是,那些听了主的道而有信心接受的人,必因主所讲较深奧的道而得益更多。反之,那些无心信从主讲道的人,既不肯追求,又不明白,就必因主所讲较深奧的道(有关天国奧秘的道)而更觉无所得着(参太一二:25;林前一:18;二:11,14),甚至连先前所听的也因疑惑而失落。

  十三章十二节:“凡有的…”
  在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二十九节分银子的比喻也有提及,在此是指信心领悟属灵真理方面。在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二十九节是指工作方面,可见不论我们对真理的领悟或恩赐的运用,越多追求使用,就必越长进,加增。否则就必越退減。虛心领教的人,越听越领受得多,傲慢而无心向道的,越听越觉无所得。

三.“他们”为什么不明不见﹖
  他们自己硬心,根本不想悔改,无心信从(太一三:13-15),以致主所讲的,对他们越觉难以接受。在此主引述先知的话说明人心如此刚硬,以赛亚早已明说:
  1. 十三节:“因他们看也看不见”,对照下节(14节下):“看是要看见,卻不晓得”。即:他们虽看见主所行许多神蹟,犹如未见一样,因他们看不出祂超乎常人之处。例如看不见祂不是普通先知们所能比拟的。
  2. 十三节:“听也听不见”,对照下节(14节中):“听是要听见,卻不明白”,即:他们虽听了主的讲论犹如未听,因为他们所听的,还未了解,就自以为知道,甚至大胆批判,也不觉得主所讲的,对他们的生死,有那么重大的关系。
  3. “油蒙了心”(15节上):“心”在此实际上指心意,包括情感和理智。他们的心受偏见和罪恶的遮蔽,就如人心被脂肪包里阻塞,不能正常工作。
  4. “耳朵发沉”(15节中):屡次听道而不遵从,对主的忠言听不进去,良心麻木,不受感动。
  5. “眼睛闭着”(15节中):不肯接受光照,对已摆在眼前的救恩,故意不想看见。
  6. “恐怕眼睛看见…”(15节下):注意上句的“眼睛闭着”,可证明听道着的硬心,是蓄意不要看见,不要聪明;所以这“恐怕”绝不是神那方面恐怕人听道受感而悔改,乃是人的方面,硬心到惟恐受了感动而悔改。这种蓄意硬心,也是使他们油蒙了心,不受圣灵的启导,耳朵发沉,听道不能入心的原因。他们逃避又提防神的救恩临到他们,有如提防被诱骗或遇到什么災祸一般。(参徒二六:28小字)

  除了主耶稣引用先知以赛亚的话责备犹太人的不信之外,使徒保罗也曾引用以赛亚的话责备犹太人的硬心:

  使徒行传第二十八章二十三至二十九节:“…保罗说了一句话说,圣灵借先知以赛亚,向你们祖宗所说的话是不错的。他说:‘你去告诉这百姓说,你们听是要听见,卻不明白;看是要看见,卻不晓得,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,耳朵发沉,眼睛闭着。恐怕眼睛看见,耳朵听见,心里明白,回转过来,我就医治他们。’所以你们当知道,神这救恩,如今传给外邦人,他们也必听受。保罗说了这话,犹太人议论纷纷的就走了。”

  在这几节经文中,保罗为证明犹太人的“不信”而引用先知的话,因保罗约犹太人来他寓所,为要向他们证明耶稣就是基督,但他们“有信的,有不信的”(徒二八:24),看来不信的人居多。所以保罗引用了先知的话之后加上一句:“所以你们当知道,神这救恩,如今传给外邦人,他们也必听受。”(28节)这节更证明保罗的引用,是为说明犹太人的不信,因而福音的重心移向外邦是无可避免的,可见使徒保罗对以赛亚书第六章九至十节的话,也应领会为人方面的不肯明不要信,而不是神那方面恐怕人信。

四.门徒的眼与耳为什么有福﹖
  “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,因为看见了。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,因为听见了。我实在告诉你们,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,要看你们所看的,卻沒有看见,要听你们所听的,卻沒有听见。”(一三:16-17)
  “但”表明门徒与上文那些人的情形相反。他们不但肉眼与肉耳看见听见主耶稣,並且从心灵中实在认识了祂。门徒们的福气,不但大过那些在肉眼方面看见主而未信从祂的人,也大过古时许多先知们。他们虽然有信心,遙远地相信那要来的弥赛亚,卻未得亲眼看见他们所盼望的基督。西面因得在未死之先,看见婴孩基督而大大欢乐称颂神(路二:25-32),可见旧约许多有信心的人如何以能在肉身中看见基督为极大的福分。虽然他们不是要等到看见才信,卻也认为能亲眼见基督是一种无限的光荣。但门徒们卻兼得这两种別人所不能全得着的福气──不但看见了,也信了。不但信了,也看见了,且亲自跟祂一起生活过!不但一起生活过,且把亲身所经历的,不顾性命地向万人作了见证!


(选自作者著作天国君王--马太福音讲义,宣道出版社)




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